炎炎熱夏日,如何在家給寶寶放電

孩子在家的時間突然增多,讓全家人都感到突然不知所措,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孩子這一天,畢竟家裡能玩兒的項目,不夠孩子一天玩兒的呀!

又要進入進入炎熱的夏季了,大家突然發現,原本對孩子的安排、全天的計畫全部被打破了,因為原本可以在戶外遛彎、奔跑、玩耍的時間計畫沒辦法出門了,要不蚊蟲太多、要不天氣太過炎熱。

孩子在家的時間突然增多,讓全家人都感到突然不知所措,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孩子這一天,畢竟家裡能玩兒的項目,不夠孩子一天玩兒的呀!

孩子一旦沒東西玩兒,特別是2歲+的孩子,就開始拆房子了,積木、繪本、抱枕等等全部散落一地,讓人無從下腳,跟在孩子屁股後面收拾的速度都沒有孩子破壞的速度快。

就這樣鬧一天,媽媽到了晚上恨不得倒頭就睡,孩子還興奮的在床上跳來跳去,動不動就是十一二點都不睡,媽媽整個人都暴躁了,恨不得直接把孩子按倒,讓孩子睡過去;就算好不容易讓孩子睡著了,可能淩晨兩三點、四五點孩子又會在你身邊輾轉反側,你側身一看,孩子醒來玩兒了……

這時候媽媽總是要努力壓抑住自己罵孩子的心,畢竟也不是孩子願意的,放電不夠睡不著也沒辦法呀~

今天給大家出幾個妙招,幫助各位天使媽媽快樂度過這個夏天,讓各位天使寶貝每天都放電充分,有擁有香甜的睡眠。

一、使用玩具書

有媽媽這個時候會說:

我孩子坐不住啊,那些機關書、翻翻書、洞洞書看沒一會兒就要丟著玩兒,要不就是非要我給他對著繪本講故事,一本書反反復複講個五六遍、六七遍,都講吐了,孩子一點不累,我們要累死了。

這裡說的玩具書當然不是孩子的機關書、翻翻書或者繪本之類的啦,這裡和大家說的是超級適合1+孩子的貼紙書、安靜書之類的啦~

現在市面上很多含有故事的貼紙書、安靜書,我們可以一邊給孩子講這些故事,一邊讓孩子參與到故事中,讓孩子從旁聽者,變成故事的參與者,不再是我們父母單方面演給孩子看,而是孩子也需要動一動他們的小腦袋、想一想,還要他們動一動他們的小手貼一貼。

每天0.5小時—1小時左右的玩具書時間,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孩子目前的理解能力、語言、精細動作等等發育情況,讓我們更瞭解孩子,更知道怎麼和孩子進行溝通,同時還充分鍛煉孩子手指的精細動作。

與此同時,媽媽們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變得越來越好,最最重要的是,讓孩子可以坐著放一會兒電,讓老母親也能坐下休息一會兒。

二、畫畫

有的媽媽會問:

“這麼小的孩子會畫畫嗎?”
“孩子用哪些顏料會不會不安全?”
“孩子要是把顏料畫在身上、手上、地板、牆壁之類的地方怎麼辦?”

其實孩子在1-2歲之間會進入塗鴉期,這一時期他們畫畫不具有明確的意義,不是說非要畫出一隻兔子、一朵花或者一棵樹什麼的,在這一時期讓他們畫畫主要是讓他們去體會、去感受顏色的神奇,讓他們覺得繪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重點是繪畫可以讓媽媽有喘口氣的時間,讓孩子可以自主放電喲~

這個時候有的媽媽會問:“寶寶到時候畫的到處都是,媽媽到時候還要去收拾不是更累,怎麼解放媽媽呢?”

這裡給大家兩個小秘訣,讓寶寶放電、媽媽輕鬆~

a.選擇合適的繪畫工具:

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非常容易清洗的畫筆或者顏料了,可以選擇這種購買。

b.選擇合適的繪畫場所:

在選對了好用、安全的繪畫裝備之後,我們還要選對孩子的繪畫場所,這樣我們工作量自然就大大降低。

比較好的兩個場所衛生間、兒童遊戲區~

如果大家家裡的衛生間都是以瓷磚為主,大家可以帶著孩子到衛生間進行他的繪畫創作,都不需要給孩子準備畫紙了,可以讓孩子在淋浴房肆意揮灑,“揮灑”結束之後,我們一邊給孩子沖澡,一邊就把善後工作處理完成啦~是不是很輕鬆呢?

如果大家衛生間不是很方便,我們可以選擇在兒童遊戲區讓孩子創作,給孩子準備比較大尺寸的畫紙,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畫出畫紙的可能性。

很多時候,孩子不是有意想畫在其他地方的,主要是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肢體控制還沒有那麼好,有的時候控制不好,就容易畫出畫紙,所以給孩子選擇大一些的畫紙。

再一點選擇兒童遊戲區主要是為了讓孩子有規則感,畫畫這件事兒每次只能在固定的區域進行,出了這個區域就不能再畫了,這樣一定程度避免孩子在家中肆意亂畫,而且兒童區因為是媽媽佈置給孩子玩兒的,一般傢俱都會比較少,也能降低媽媽的工作量呢。

三、家用遊樂場

有了這麼多相對比較安靜、動腦的腦力活動之後,我們也需要給我們正在長身體的寶貝準備一些大活動,讓孩子可以蹦起來、跳起來。

我們可以在家裡給孩子準備折疊滑梯、兒童籃球框、室內秋千、海洋球、桌遊等等的室內活動玩具。

這些玩具尺寸都不大,而且可以折疊收納,日常不玩兒的時候收起來也不會佔用家裡太大的空間,但確實能給憋在家裡不能外出的寶貝獲得更多的大運動練習的可能,讓寶貝不要把精力放在拆家上。

給大家舉幾個例子:

1. 叢林穿梭

我們可以用家裡各種抱枕、爬行墊,給孩子鋪一條路線,中間可以放一些裁開兩頭的紙箱、滑滑梯、籃球架等等的障礙,在終點處給孩子放置一個坐在盒子裡或游泳圈小玩偶,然後給孩子佈置任務,告訴孩子:

你必須順著這個路線圖走,要滑滑3次滑梯,爬行穿過紙盒,完成4次投籃……等等一系列障礙,才能救回小熊寶寶,寶寶可以快去試試吧。

孩子可能會在一開始的兩三次很難理解這個規則,需要媽媽陪伴、引導才能一路順利完成,在完成了幾次之後,孩子不用媽媽說太多,他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啦!媽媽也能解放不少。

2.小球球回家

媽媽們可以和呱媽一樣用家裡沒有用完的防撞條、浴巾、或是快遞箱子拆開,做成視頻裡一樣的小軌道用透明膠固定,在軌道尾部放一個紙箱或是收納盒也用透明膠固定。

我們把小球放在這個軌道上,小球就自己咕嚕咕嚕的滾進箱子裡啦,等一箱集滿,就可以引導寶貝把箱子裡的球球放回原來放球的小筐子裡就可以啦。

一開始孩子不能理解這是什麼,也需要我們先示範上一兩輪,孩子才能完全理解,媽媽就又可以輕鬆解放啦~


職場媽媽可以每天把這些活動寫成一個小小的行程表,給到家裡幫忙照顧孩子的家人或是阿姨,這樣他們也不用糾結還在每天在家到底做什麼?玩兒什麼?孩子每天也都能過的很充實,再也不會夜醒啦~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